※ mp3 파일 참고 : "LINK" 링크 클릭해주시면 mp3 포함되어 있습니다 :)

今年专升本毕业的王志,原本计划参加公务员考试。但因为名下有三家税务状况异常的公司,他的求职之路变得格外坎坷。王志说:“考公、考编都没办法参加。我网上查了查,好像政审都不一定能过。找工作,好不容易看到合适的,就因为名下有公司,人家也不录用。”
这三家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当时还在山西太原上大一的王志和3名舍友经常做些兼职。起初他们做的还是将指定内容发朋友圈等一些佣金三五元的小任务,后来兼职群里的中介发布了一条佣金为150元的任务。中介声称这是“国税项目”,耗时短、操作简单。没有多想,王志和3名舍友就都接下了这个任务。
王志回忆:“标题是什么‘国税项目’,反正是安全没风险,报酬是150元。对这个完全没有概念,因为当时刚上大一,什么也不太懂,然后我就跟着做了。”
王志回忆,任务确实很简单,传身份证、刷脸、网上签字,很快他就完成了这项“兼职任务”。
王志说:“中介发我们二维码,我们扫描二维码,上传身份证,通过人脸识别,大概10分钟。当时感觉这个钱挣得挺快的。”
去年下半年,曾和王志一起做过类似兼职的校外好友在创业办理公司注册时,被告知其名下有公司,且税务异常,无法注册新公司。在好友提醒下,王志赶紧查询,发现自己名下竟有三家注册在深圳的公司,注册时间都集中在2020年12月21日到22日,自己在其中两家担任法定代表人,另一家任监事。工商信息显示,三家公司均处于存续状态且被列入经营异常。
通过深圳税务APP进一步查询,王志发现,三家公司中的两家在2020年12月22日到24日间开具了6张增值税普通发票,累计金额近58万元。王志告诉我们,他对于这些票据并不知情,怀疑不法分子冒用他的信息注册公司后虚开发票。
王志表示:“我确实不知情,我当时做任务他就没有提示说是注册公司,但凡他说有也不可能这么做,而且当时人脸识别他就只识别了一次,一次怎么能注册那么多家,而且他开票都没有通过我。营业执照和公章我也没有签收过。”
王志了解到,当年一同参与兼职的3名舍友,名下也都莫名多出几家公司,且涉及多张发票开具记录。王志的舍友董斌说,自己名下有四家深圳的公司,注册时间同样集中在2020年12月。他还发现,注册公司所用的手机号是一个陌生号码,但确实是属于自己名下。
董斌说:“我去营业厅查了,确实是2020年底办的,然后2021年初就注销了。但是我确实对这个号码没有印象。”
王志告诉我们,他们想注销公司,但根据规定,注销公司须依法清缴税款和滞纳金。几十万总金额的发票意味着要缴纳数万元的税款和滞纳金,他们无力承担。
王志说:“因为年少什么也不懂,就轻易轻信别人,酿下了这么大的错,也没敢跟家里说这个事。还没步入社会,正常补税让我注销,我也承担不了这么大的费用。”
此后,王志、董斌等人致电深圳12345热线,要求撤销登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答复称,“经调查,因你提出撤销的登记是经过登记机关的‘刷脸’实名认证后取得的,且经商事登记系统核实,该次登记的实名认证视频确属你本人拍摄。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关于撤销冒用他人信息取得商事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暂不符合撤销商事登记的受理条件,我局决定不予撤销。”宝安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撤销登记需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被骗代理”证明,仅凭个人陈述无法推翻实名认证效力。
董斌提供的一段他们向学校所在地派出所报警的录音显示,公安机关表示这种情况无法出具相关证明。录音中民警强调:“当时你配合刷脸、签字了,没有冒用身份。那就是你自己真实身份。”
实际上,王志等人遭遇不是个案。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涉及“兼职却被注册公司”相关内容的求助帖。记者梳理发现,这类受害者普遍风险意识薄弱,有人甚至将刷脸认证当作兼职的必要流程;而不法分子则以“国税项目”“电商助力”等借口,诱导受害者完成注册。许多人发现名下莫名多出公司时,往往已时隔久远,相关证据未能妥善留存,导致维权陷入困境。
其实,即便受害者短期内察觉异常,可能也已难以挽回。不法分子一旦得手,会迅速利用这些公司实施违法犯罪,大量虚开发票。今年7月2日,湖南长沙的周先生参与了所谓“辅助电商入驻”的兼职。几天之后,他意识到自己被骗,结果发现自己名下的公司在几天内开了270多万元的发票。
周先生表示:“我现在登录税务局的这个APP,5个公司开了有200多张票,加起来270多万。”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孔祥稳提醒,被冒用身份注册公司之后,受害人可能要面临多个方面的法律风险,不能为蝇头小利把自身置身于风险之中。
孔祥稳说:“例如可能会面临与公司有关的债务连带清偿责任等民事责任,也可能面临被认定为虚假出资的行政法律责任,或是因公司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引发的限制高消费措施或影响信用记录等后果,严重的甚至可能因为‘法定代表人’的身份涉及刑事责任。在校大学生等群体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尤其要高度警惕索要身份证件、索要验证码、要求进行人脸识别等所谓的‘兼职’要求,避免因蝇头小利而给自己带来大的风险。”
孔祥稳表示,对于冒用身份进行注册登记的问题,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作出了相应规定,明确受虚假登记影响的自然人、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登记机关提出撤销市场主体登记申请。
孔祥稳说:“本案中的特殊之处在于,受害者在不法分子的欺骗和引导下,完成了人脸识别等一系列动态认证,而且没有保存好聊天记录等证据,使得证明构成冒用身份虚假登记的难度大幅增加。对于这种情况,除加强普法宣传,要求当事人提高警惕外,登记主管部门也应当考虑进一步完善认定标准;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调联动,对相应的灰黑产业进行及时治理。”
https://china.cnr.cn/gdgg/20250718/t20250718_527270584.shtml